粉碎分级机(用于物料粉碎与粒度分级的设备)在存放时需针对机械结构、电气系统、易损部件等采取防护措施,避免因长期闲置导致锈蚀、老化、损坏或性能下降。以下是关键防护措施:
一、设备清洁与残留物料处理
彻底清理内部残留
停机后立即清除粉碎腔、分级轮、管道、料仓内的残留物料(尤其是易吸湿、易结块、腐蚀性或粘性物料),防止物料霉变、结块堵塞通道,或对金属部件产生腐蚀。
对粉碎刀片、筛网、分级叶轮等精密部件,需用专用工具(如毛刷、高压气枪)清理缝隙残留,必要时用中性清洁剂冲洗(冲洗后需彻底干燥)。
外部清洁
擦拭设备表面油污、粉尘,尤其电机、传动部件、控制柜等区域,避免灰尘堆积导致散热不良或电气短路。
二、机械部件的防锈与润滑
金属部件防锈
对粉碎腔内壁、刀片、螺杆、轴承座等裸露金属表面,清洁后涂抹防锈油(食品级设备需用食品级防锈剂),或覆盖防锈纸、塑料膜。
若设备有金属管道或接口,需密封端口(如用盲板、硅胶塞),防止潮气进入内部锈蚀。
传动与运动部件润滑保养
对轴承、齿轮、链条、导轨等运动部件,按说明书要求加注专用润滑油或润滑脂,避免长期静置导致润滑脂干涸、部件卡涩。
手动转动传动轮(如电机皮带轮、分级轮)数次,确保润滑剂均匀分布。
三、电气系统的防潮与保护
控制柜与电路防护
断开总电源,拆除电源线插头(或关闭上级断路器),并将插头用防水罩保护,避免受潮。
控制柜内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),并密封柜门,防止潮气进入导致电路板、接触器、传感器等元件受潮短路或氧化。
对裸露的接线端子、插头插座,可涂抹凡士林或专用保护剂,防止氧化锈蚀。
电机与传感器保护
电机需保持通风干燥,若存放环境湿度高,可拆除电机端盖,内部放置干燥剂,或定期通电(短时间空载运行)驱潮(需确保安全)。
光电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等精密元件,需用原包装包裹或覆盖防尘防潮罩,避免磕碰或受潮。
四、易损部件的单独存放与保护
易损件的拆解与保存
将粉碎刀片、筛网、分级轮、密封件(如O型圈、耐磨衬板)等易损件拆卸下来,单独清洁、干燥后,用专用包装盒或密封袋存放,避免挤压变形或磨损。
橡胶密封件需避免阳光直射、高温或与油脂接触,防止老化变硬,建议在阴凉处用滑石粉涂抹后密封保存。
备品备件管理
备用的轴承、皮带、筛网等备件,按规格分类存放,标注型号和存放日期,避免混淆或超期老化。
五、存储环境控制
温湿度控制
选择干燥、通风、避光的室内环境存放,避免露天或潮湿、多雨、有腐蚀性气体(如酸碱、粉尘)的区域。
环境相对湿度建议控制在30%~60%,温度保持在5~35℃,避免极端温差导致设备部件热胀冷缩变形。
防磕碰与承重保护
设备放置在平整地面,底部垫木板或橡胶垫,避免直接接触潮湿地面;大型设备需固定位置,防止晃动或倾倒。
禁止在设备上堆叠重物,尤其避免压迫控制面板、管道、电机等脆弱部件。
防尘与覆盖
用防尘罩(透气帆布或专用防尘布)整体覆盖设备,防止灰尘进入缝隙;若长期存放(超过6个月),可使用塑料薄膜包裹,但需在内部预留通风口,避免冷凝水积聚。
六、标识与定期检查
清晰标识
在设备显眼处张贴“停用存放”标识,注明存放开始日期、下次检查时间、负责人等信息,避免误操作或遗忘维护。
定期巡检维护
每1~3个月检查一次:
查看防锈层是否完好,金属部件有无锈蚀;
检查干燥剂是否失效(如硅胶变色),及时更换;
手动转动传动部件,防止卡顿;
检查电气柜内有无受潮、鼠患痕迹(如线缆被咬破)。
长期存放(超过1年)时,需重新清洁、润滑部件,确保下次启用时性能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