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碎分级机作为高精度工业设备,其存储状态直接影响后续使用性能与寿命。存储时需围绕“防损伤、防腐蚀、防老化、易启用”四大核心目标,从环境控制、设备预处理、部件保护、安全管理等维度落实以下注意事项:
一、存储环境:严格控制“温湿度、洁净度、空间条件”
环境是设备存储的基础,需避免潮湿、粉尘、极端温度对设备核心部件(如轴承、电机、分级轮、密封件)造成不可逆损伤:
温湿度控制
温度:保持存储环境温度稳定在5℃~30℃,避免长期低于0℃(防止润滑油凝固、密封件脆化)或高于40℃(防止电机线圈绝缘层老化、塑料部件变形)。
湿度:相对湿度需≤60%,严禁在潮湿环境(如地下室、露天棚)存储。若环境湿度超标,需配置工业除湿机,或在设备周边放置硅胶干燥剂(定期更换),防止机壳、主轴、分级轮等金属部件生锈。
洁净度要求
存储区域需远离粉尘源(如原料仓库、其他粉碎设备作业区),地面铺设防尘垫或硬化处理,定期用吸尘器清理地面及设备表面粉尘,避免粉尘进入设备内部(如轴承间隙、电机散热孔),导致后续启动时磨损加剧。
空间与承重
存储场地需平整、坚实,地面承重能力需≥设备总重量的1.2倍(避免地面下陷导致设备倾斜);
设备与墙面、其他设备的间距≥1.5米,预留通风空间与后续搬运通道,同时防止碰撞。
二、存储前:设备需完成“全面清洁、状态检查、预处理”
存储前的预处理是避免设备“带伤存放”的关键,需按流程完成以下操作:
彻底清洁,清除残留物料
拆解易残留物料的部件:如进料斗、粉碎腔、分级腔、出料管、滤网等,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6MPa,避免损伤密封件)吹扫内部残留粉尘,再用中性清洁剂(如工业洗洁精稀释液)擦拭,*后用干燥抹布擦干或自然晾干(严禁带水存储)。
重点清洁部位:分级轮叶片间隙(残留物料硬化后会影响分级精度)、轴承座(防止物料粉尘进入轴承)、电机散热片(避免粉尘堆积影响散热)。
全面检查,修复潜在故障
机械部件:检查主轴、分级轮是否有变形、裂纹;检查轴承是否有异响、松动(若存储超过3个月,需更换新的润滑脂);检查密封件(如O型圈、机械密封)是否老化、破损,破损件需立即更换(防止存储时杂质进入)。
电气部件:检查电机线圈绝缘电阻(用兆欧表测量,绝缘电阻需≥0.5MΩ,否则需烘干处理);检查控制面板、接线端子是否受潮、氧化,端子处可涂抹防锈油脂,并用防水防尘罩覆盖控制面板。
关键部件预处理
金属运动部件:主轴、分级轮轴、轴承座等金属表面,需涂抹一层薄薄的防锈油(如20#机械防锈油,避免过厚导致后续清洁困难);
电机与电气箱:电机接线盒需密封,电气箱内放置防潮剂,并用塑料膜整体包裹(防止潮气侵入);
易损件:滤网、密封件、传动皮带等易老化部件,可拆下单独存储在干燥、阴凉的密封容器中,避免与设备主体共同受环境影响。
三、存储过程:定期维护+安全防护
定期检查(频率根据存储时长调整)
短期存储(1~3个月):每月检查1次环境温湿度,清理设备表面粉尘,查看电气箱防潮剂是否失效;
长期存储(3个月以上):每2个月额外检查金属部件防锈情况(若发现防锈油脱落,需重新涂抹),每3个月转动主轴1~2圈(防止轴承长期静止导致润滑脂凝固、滚珠锈蚀),转动时需缓慢、均匀,避免强制用力。
避免额外负载与损伤
严禁在设备上堆放重物(如工具、原料),防止机壳变形、分级轮受压损坏;
若采用室外临时存储(仅限紧急情况),需搭建防雨棚(棚顶高度≥设备高度1.2倍,避免雨水滴落),设备整体覆盖防水帆布(帆布底部用重物压实,防止风吹进粉尘),且存储时长不得超过1个月。
安全管理
存储区域需张贴“设备存储,禁止碰撞”“禁止烟火”标识,严禁明火(防止防锈油、塑料部件易燃);
若存储场地有人员出入,需设置防护栏(距离设备≥0.5米),避免意外碰撞;
建立存储台账,记录设备存储时间、预处理情况、每次检查结果,便于后续启用时追溯。
四、启用前:恢复性检查与清洁
存储结束后启用前,需完成以下步骤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:
拆除所有防护措施(塑料膜、防尘罩、防水帆布),清理设备表面与电气箱内的防潮剂;
彻底清洁金属部件表面的防锈油(用煤油或专用除油剂擦拭,避免残留油污进入粉碎腔污染物料);
重新检查轴承润滑情况(若存储超过6个月,需更换新的润滑脂,如锂基润滑脂),并手动转动主轴,确认无卡滞、异响;
检查电气部件绝缘电阻与接线,确认无误后空载试运行10~15分钟,观察电机转速、分级轮运行状态、控制面板显示是否正常,无异常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