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流粉碎机厂家在存储设备、配件及相关物料时,需结合设备特性(如精密部件多、部分组件材质特殊)、安全规范及后期使用便利性,遵循以下核心注意事项,确保存储期间设备性能不受损、环境安全可控:
一、存储环境控制:适配设备材质与精密部件需求
温湿度稳定:气流粉碎机的核心部件(如分级轮、喷嘴、密封件)对温湿度敏感,需将存储环境温度控制在5-30℃,相对湿度保持在40%-60%。避免高温导致橡胶密封件老化、低温使金属部件脆化,同时防止高湿度引发机身、管道内壁生锈,尤其需重点保护不锈钢材质的腔体与管路,可在存储区域放置温湿度计实时监测,必要时配备除湿机或加热设备调节。
防尘与清洁:存储区域需保持无尘状态,避免粉尘附着在设备精密部件(如传感器、电磁阀、轴承)表面——粉尘堆积可能导致后期装配时部件卡滞、密封失效,甚至影响粉碎精度。建议在存储前对设备表面、接口处进行清洁,并用防尘罩(透气材质,避免内部受潮)覆盖整机;存储区域地面可铺设防尘垫,定期用吸尘器清理,禁止与易产生粉尘的物料(如砂石、粉末原料)混存。
通风与避光:选择通风良好的仓库,避免封闭环境中有害气体(如油漆挥发物、焊接残留气体)积聚,腐蚀设备金属部件或橡胶件;同时避免设备直接暴露在阳光直射或强光源下,防止塑料外壳、电线绝缘层老化,延长设备外观与电气部件的使用寿命。
二、设备存储摆放:避免结构变形与部件损伤
整机存放:重心稳定,避免承压
存放整机时,需将设备放置在水平、承重能力足够的地面或货架上(承重需匹配设备自重,避免地面凹陷导致机身倾斜),确保设备重心与支撑面中心对齐,防止机身变形;
禁止在设备顶部堆放重物(如其他配件、工具),避免压迫分级轮、进料口等凸起部件,导致结构位移或精密组件损坏;
若设备带有移动轮,需锁定轮刹,防止因仓库人员走动、地面轻微震动导致设备滑动碰撞。
拆分部件存储:分类防护,标注清晰
对于需拆分存储的易损件(如喷嘴、密封圈、滤芯),需按材质、规格分类,使用防潮、防碰撞的包装盒(如泡沫缓冲盒、密封塑料袋)单独存放,避免金属件与橡胶件直接接触(防止橡胶受金属离子影响加速老化);
精密部件(如分级轮、轴承)需涂抹防锈油(食品级设备需用符合标准的防锈剂),并放入密封容器,防止氧化生锈;
所有拆分部件需贴好标签,标注“部件名称、规格型号、所属设备编号、存储日期”,便于后期装配查找,避免错用。
三、安全管理:防范风险,合规存储
防火防爆:若存储区域同时存放设备配套的润滑油、清洗剂(部分为易燃品),需单独划分隔离区域,远离火源、电源(如配电箱、加热设备),并配备灭火器(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,根据物料特性选择);禁止在存储区吸烟,定期检查电路是否老化,避免短路引发火灾。
电气安全:设备的电气控制柜、电机等部件,存储前需切断电源,拔掉插头,并用防水防尘罩覆盖接口;禁止将导电物品(如金属工具)放置在电气部件附近,防止意外触碰导致短路;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绝缘层,若发现破损需及时包裹或更换,避免漏电风险。
合规存放:若涉及进口设备或特殊材质部件(如钛合金喷嘴、食品级不锈钢组件),需留存相关材质证明、合规文件,存储时与普通部件区分,确保后期使用符合行业标准(如食品加工行业需符合FDA标准,医药行业需符合GMP标准);禁止在存储区存放易燃易爆、腐蚀性物品(如硫酸、盐酸),防止设备材质被腐蚀。
四、定期维护与记录:保障设备随时可用
定期检查:制定存储检查计划,每周至少检查1次——重点查看设备表面是否生锈、密封件是否老化、部件标签是否清晰;每月检查1次电气部件绝缘情况、防锈剂是否失效,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(如重新涂抹防锈剂、更换损坏标签)。
记录存档:建立“设备存储台账”,详细记录设备/部件的存储位置、存储日期、检查结果、维护操作(如更换防尘罩、补充防锈剂),确保每一项操作可追溯;若设备需长期存储(超过6个月),需每3个月进行1次部件转动测试(如分级轮手动转动),防止轴承卡顿、部件粘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