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粉碎机(如颚式粉碎机、球磨机、高速万能粉碎机等)是用于物料粉碎、研磨的常用设备,其使用涉及机械操作、物料特性及安全防护等多方面,需严格遵循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安全、设备完好及实验结果准确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一、使用前的准备与检查
设备状态检查
检查电源线路:确保电源线无破损、插头插座接触良好,接地装置可靠(防止漏电,尤其是金属外壳设备)。
检查机械部件:
粉碎机的进料口、出料口是否畅通,有无异物堵塞;
粉碎刀具(如刀片、锤头)、研磨介质(如钢球、玛瑙球)是否安装牢固,有无松动、磨损或变形,必要时更换;
传动部件(如皮带、齿轮)是否正常,防护罩是否完好(防止运转时肢体接触)。
确认设备运行参数:根据物料性质(硬度、脆性、含水量等)选择合适的粉碎转速、时间,避免超载运行(如电机过载烧毁)。
物料预处理
去除物料中的杂质:如金属块、石块等硬物(避免损坏刀具或研磨部件),以及纤维、绳索等易缠绕物(防止卡机)。
控制物料粒径:大块物料需先破碎至进料口允许的最大尺寸(一般≤5cm,具体看设备型号),避免堵塞进料口。
干燥处理:若物料含水量较高(如超过10%),需预先烘干(如烘箱干燥),防止粉碎时结块、粘壁,影响粉碎效果和设备清洁。
安全防护准备
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装备:护目镜(防止粉尘飞溅伤眼)、防尘口罩(针对粉末物料)、手套(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尖锐部件或物料),长发需束起并戴工作帽。
清理操作区域:确保粉碎机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,预留足够操作空间,避免无关人员靠近。
二、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范
启动与运行
空载启动:先接通电源,让设备空转10-30秒,观察有无异常噪音、振动或冒烟,确认正常后再进料(避免带料启动导致电机负荷过大)。
均匀进料:通过进料斗缓慢、均匀添加物料,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(防止卡机或出料不畅),对于粘性物料,可适当间歇进料。
监控运行状态:粉碎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声音(应平稳无异响)、温度(电机外壳温度不超过60℃,若烫手需停机检查)及出料情况(如粉末粒度是否符合要求)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。
特殊物料处理
易燃易爆物料(如某些化学品、有机粉末):禁止使用普通粉碎机,需选用防爆型设备(如防爆电机、防静电腔体),并在通风橱内操作,远离火源。
腐蚀性物料:使用陶瓷、玛瑙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粉碎部件,避免金属部件被腐蚀。
有毒物料:需在密闭粉碎装置中操作(如带收集袋的密封式粉碎机),防止粉尘泄漏造成人员中毒。
三、停机与清理维护
规范停机
先停止进料,待设备内物料完全粉碎并排出后,再关闭电源,避免残留物料在设备内结块。
停机后等待设备完全静止(尤其是高速粉碎机),再进行后续操作,防止惯性导致的意外伤害。
清洁与保养
清理残留物料:拆除进料口、粉碎腔、出料口等部件,用毛刷、软布或压缩空气清理残留粉末(避免用水冲洗电机或电气部件),对于粘性残留,可用专用溶剂(如酒精)擦拭。
部件保养:
金属部件(如刀片、轴承)定期涂抹润滑油(食品级设备需用食品级润滑油),防止生锈;
研磨介质(如钢球)若有磨损,需筛选更换,保证粉碎均匀性;
清理后将部件重新安装牢固,确保下次使用时稳定运行。
故障处理
若设备卡机:立即断电,手动清理卡住的物料,检查刀具是否损坏,不可强行启动;
若电机过热:停机冷却后检查是否因过载、散热不良或轴承磨损导致,排除故障后方可再次使用;
若出现漏电、火花等危险情况:立即切断总电源,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,禁止自行拆解。
四、其他注意事项
禁止违规操作:严禁在设备运行时打开防护罩或伸手进入粉碎腔;严禁用手或工具伸入进料口疏通堵塞(需停机后处理);禁止超负荷、超时间连续运行(一般单次运行不超过30分钟,间隔10分钟再启动)。
定期校准与记录:对粉碎后的物料粒度进行抽检(如用筛网或粒度仪),确保符合实验要求;记录每次使用的物料类型、粉碎时间、设备状态,便于追溯和维护。
不同设备的特殊要求:
球磨机:需按比例添加研磨球和物料,控制填充率(一般50%-80%),避免转速过高导致球磨机振动过大;
高速粉碎机:注意刀具转速匹配(硬度高的物料用低速,脆性物料用高速),防止刀具崩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