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粉碎机是样品前处理的常用设备,其保养直接影响粉碎效率、样品纯度及设备寿命。以下是实验室粉碎机的保养注意事项,按日常维护、定期检修、特殊情况处理等维度分类说明:
一、日常使用后的即时保养
每次使用后需及时处理,避免残留物对设备造成腐蚀或堵塞:
清洁机体与粉碎腔:
关闭电源后,待刀片/研磨组件完全停止转动,拆卸可拆卸部件(如料斗、筛网、研磨碗),用毛刷清理残留样品(尤其粉末状样品,避免受潮结块)。
若样品含油脂、粘性物质或腐蚀性成分,需用清水或合适溶剂(如酒精)冲洗,晾干后再装配(防止水分残留导致生锈)。
机身表面用干布擦拭,避免液体渗入电机或电路部分。
检查部件完整性:
查看刀片、研磨杵、筛网等易损件是否有磨损、变形或裂纹,若发现损坏需及时更换(避免粉碎时样品污染或设备异响)。
确认各连接部位(如卡扣、螺丝)是否松动,尤其是高速旋转部件,需紧固后再存放。
二、定期深度保养(根据使用频率,建议每周/每月一次)
润滑关键部件:
对轴承、齿轮等运动部件,按说明书要求添加专用润滑剂(如润滑油、润滑脂),避免使用食用油等替代(可能导致油污污染样品或加速部件磨损)。
注意润滑剂量,过多可能溢出污染样品,过少则起不到润滑作用,需参照设备手册标注的加注点和用量。
清理散热系统:
吸尘器清理电机外壳的散热孔,避免灰尘堆积影响散热(尤其高速粉碎机,电机过热可能引发故障)。
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,若有异响或停转,需及时检修或更换。
校准与调试:
对有转速调节功能的粉碎机,定期检查转速是否符合设定值(可通过转速计校准),确保粉碎效果稳定。
检查粉碎腔的密封性,若发现漏粉,需更换密封垫(如硅胶垫、橡胶圈),防止样品损失或交叉污染。
三、易损件的维护与更换
粉碎机的核心工作部件易因摩擦、冲击而损耗,需重点关注:
刀片/研磨体:
金属刀片(如不锈钢刀片)若出现卷刃、钝化,可轻微打磨(避免过度打磨改变平衡),严重磨损时直接更换同型号刀片(不同型号可能导致运转失衡)。
陶瓷、玛瑙等脆性研磨体,需避免碰撞,若出现崩裂需立即更换(防止碎片混入样品)。
筛网/过滤部件:
定期检查筛网孔径是否堵塞(可用超声波清洗机清理细微残留物),若网孔变形或破损,需更换新筛网(确保样品粒度符合要求)。
电机与传动系统:
听电机运行声音,若出现异常噪音(如摩擦声、异响),可能是轴承磨损或转子失衡,需停机请专业人员检修。
皮带传动的粉碎机,需检查皮带松紧度(过松易打滑,过紧增加电机负荷),磨损严重时及时更换同规格皮带。
四、使用环境与存放要求
放置环境:
避免在潮湿(相对湿度>80%)、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(如实验室的酸雾、有机溶剂挥发物)的环境中存放,最好置于干燥通风的实验台,远离水源和热源。
放置平稳,避免机身晃动(尤其高速运转时,晃动可能导致部件松动或共振损坏)。
电源保护:
确保电源电压与设备额定电压一致(如220V/380V),必要时安装稳压器,防止电压波动烧毁电机。
长期不使用时,需断开电源,拔掉插头,避免电路老化或意外短路。
五、安全与规范操作(间接延长设备寿命)
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的量程加料,避免超载(如粉碎机最大进料量为500g,不可强行加入更多样品,否则可能导致电机过载烧毁)。
粉碎坚硬样品(如矿石、玻璃)时,需控制单次粉碎时间,避免长时间连续运转导致电机过热(可采用“粉碎-停顿-再粉碎”的间歇模式)。
禁止粉碎易燃、易爆或含有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样品(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),腐蚀性强的样品需确认设备材质耐受后再使用(如选用防腐型号的粉碎机)。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(如护目镜、手套),防止样品飞溅或部件意外弹出,同时避免在设备运行时打开粉碎腔。
六、长期停用后的保养
若设备需长期存放(如寒暑假):
彻底清洁所有部件,确保无样品残留,易生锈的金属部件可涂抹少量防锈油(使用前需擦除)。
将可拆卸部件(如刀片、筛网)单独存放于干燥盒中,避免受压变形。
用防尘罩覆盖机身,防止灰尘进入内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