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粉碎机的存储质量直接影响其下次使用的安全性、精度及使用寿命,需从环境控制、设备预处理、部件保护、安全管理等多维度规范操作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一、存储环境:控制“温湿度+洁净度”,避免环境损伤
实验室粉碎机(尤其是含电机、电路、精密金属部件的型号)对环境敏感,需优先控制存储环境参数:
温湿度要求
温度:保持在5℃~30℃之间,避免长期处于高温(>40℃)或低温(<0℃)环境。高温可能导致电机绝缘层老化、塑料部件变形;低温可能使润滑油凝固、金属部件脆化,影响下次启动。
湿度:相对湿度需<60%,严禁存放在潮湿、漏水或易结露的区域(如靠近水槽、空调出风口下方)。潮湿会导致电机受潮短路、金属刀盘/腔体生锈,尤其对于不锈钢材质部件,长期高湿易引发电化学腐蚀。
洁净度要求
存储区域需干燥、无尘,避免靠近粉尘源(如样品研磨区、物料堆放区)或腐蚀性气体源(如酸碱试剂存储柜、通风橱排气口)。粉尘进入电机或轴承会加剧磨损,腐蚀性气体会腐蚀电路触点和金属部件,降低设备精度。
若存储空间粉尘较多,需为粉碎机套上专用防尘罩(优先选择透气的帆布或防尘布,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袋,防止内部潮气积聚)。
二、存储前预处理:彻底清洁+状态检查,消除“遗留隐患”
存储前必须对粉碎机进行全面处理,避免残留样品或部件异常导致下次故障:
彻底清洁设备内外
拆卸可分离部件(如进料斗、研磨腔体、刀盘、筛网等),用清水或中性清洁剂(如洗洁精稀释液)冲洗,去除残留样品(尤其是易受潮结块的样品,如淀粉、中药粉末;或易腐蚀的样品,如盐类、酸性物料)。
清洁后需完全晾干或烘干(可使用吹风机冷风吹干,避免高温热风损坏塑料部件),严禁带水或潮湿状态存储,防止内部发霉、部件生锈。
电机外壳、控制面板用干布擦拭,清除表面粉尘和污渍,避免粉尘进入散热孔或电路接口。
检查设备状态,排除故障隐患
检查电机、电源线、插头是否完好:若发现电源线破损、插头松动、电机异响(存储前*后一次使用时),需先维修再存储,避免故障加剧。
检查运动部件(如轴承、刀盘):若设备长期使用,可在轴承处涂抹少量专用润滑油(如食品级润滑油,需根据粉碎样品类型选择),但需避免润滑油过多污染存储环境或下次样品。
确认设备开关、安全锁等功能正常,关闭所有电源后再收纳。
三、部件存储:分类保护,避免变形或丢失
粉碎机的易损件(如筛网、刀片)和可拆卸部件需单独保护,防止存储过程中损坏:
易损件单独存放
筛网、刀片等精密部件,需用软布包裹后放入专用收纳盒(如原包装盒子),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导致变形、缺口,影响粉碎粒度精度。
若筛网有多个孔径规格,需标注清楚(如贴标签注明“80目”“100目”),避免混淆。
可拆卸部件归位或分类收纳
进料斗、接料杯等塑料部件,若暂时不安装,需避免堆叠重压(防止变形),可与主机分开存放,但需放在同一区域,避免丢失。
小型配件(如螺丝、扳手、清洁刷)需集中放入配件袋,固定在设备存储位置附近,方便下次组装使用。
四、安全与管理:避免误操作+定期检查
安全警示与隔离
存储区域需远离火源、热源(如电炉、酒精灯),避免电机或塑料部件受热起火;同时远离儿童或非实验人员接触范围,防止误操作或部件丢失。
若设备长期不用(超过3个月),需在存储位置贴“闲置设备”标签,注明存储日期和下次检查时间。
定期检查维护
闲置期间(建议每1~2个月),需打开防尘罩,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生锈、部件松动,电机散热孔是否堵塞;若环境湿度较高,可定期用吹风机冷风吹拂内部,驱散潮气。
检查易损件(如筛网、刀片)的完好性,若发现生锈或损坏,需及时处理(如除锈、更换),避免影响下次使用。
五、特殊类型粉碎机的额外注意事项
高速万能粉碎机/超微粉碎机:其电机转速高,存储前需确认电机转子无松动,轴承润滑到位,且避免存储时剧烈震动(如避免放在经常移动的台面上)。
低温粉碎机(带制冷功能):需排空制冷系统内的残留冷却液(若为可更换型),或按说明书要求保养制冷部件,避免冷却液泄漏或管道堵塞。
无菌粉碎机:需在清洁后进行无菌处理(如紫外线消毒),存储时需保持无菌状态,可放入无菌收纳袋或无菌柜,避免污染。